- 党建风采
理学院党建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
一、理学院基本情况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博士和博士后25人,硕士31人。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理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校级一流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校级科研平台(应用数学研究所);设有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作室,互联网+物理演示实验展厅(物理学)、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科学计算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学生总数1375人。
现有党员47人,其中教师党员36人,学生党员11人,(正式党员2人,预备党员9人)。
二、工作成果与特色亮点
(一)工作成果
学院在2014年被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省工会联合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7年被评为“石家庄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又分获“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生党支部在2021年6月入选市属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获得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理学院师生社会实践团队自2004年起连续18年赴平山古月中学进行社会实践,2014年获团中央三下乡实践先进集体,2016年获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0年获“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称号,2021年获石家庄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
(二)特色亮点
1、坚持内外兼修 打造党建工作特色品牌
教工党支部将“七个有力”与支部特点紧密融合,制定“三会一课”制度、联系服务师生制度、主题党日制度、集中学习制度等,落实“讲党课”制度,同时认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三年来,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20多次、支部委员会30多次、党课20多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多次。
学生党支部以第二课堂为实践特色,强调专业技能重内涵,侧重社会实践拓视野。做到“三个融合”: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党建与学业提升相融合。党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自2004年在平山古月中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来,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党支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等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所学数学专业知识为平山革命老区当地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开展支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18年间派出李小虎、岳军永、王子龙、韩磊等14位指导老师,400余名学生干部,累计200多天时间,辅导学生达4000人次,授课900余课时,往返接送学生达数万公里山路,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支教期间,服务团开设了快乐数学、多彩美术等课程,并把中国梦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也融入其中。课余,师生们还深入当地群众开展了党史学习、政策宣讲、扶困助学、敬老助残等活动,连续8年看望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关晓丹,送去生活用品和精神问候。连续十年到洪子店烈士陵园、曹火星纪念馆学习,撰写学习心得300篇,师生在思想上受到洗礼。
2016年“最美石院蓝”自行车志愿服务分队12人在经历暴雨袭击、泥泞山路和车辆故障等重重困难后,历经14小时,跋涉80公里,骑行到达岗南。古月中学处于山区,暴雨造成停水、停电、断网、桥梁被毁等困难,师生相互鼓励,共同克服重重困难,和当地群众在抗洪斗争中结下深厚友谊。理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事迹曾被新华网、石家庄日报、石家庄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中国新闻社等新闻媒体报道。团中央官方微信、中青网校园通讯社、河北共青团、石家庄共青团等新媒体平台刊登团队的先进事迹。
自2015年以来,学生党支部单月组织进行交通协管和全民阅读、双月到敬老院志愿服务和清理校园小广告等公益活动,坚持连续七年,共计开展150多次,参与人数1100多人次。2018年以来,学生党员在每年12月每周周六周日休息日早晨开展“一杯豆浆送温暖”活动,用小小的心意,为环卫工人送去温暖,共计开展40多次,参与人数220多人次。
2、以学习为保障 做到学习时间和效果双达标
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集中+分散”模式、“领学+自学”方式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采取“三保障、三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效果。
“三保障”是保障学习的时间,保障学习的场地,保障参加学习的人员。特别在疫情期间、寒暑假期间,严格按照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确保了学习活动不掉线。
“三结合”是把学习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学校新出台的政策文件的研究分析、布置传达结合起来;与如何推进学院师范专业认证、申硕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近年来,多次组织党员到革命纪念地学习,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平山西柏坡、中央北方分局陈列馆、邯郸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实地学习。发挥“石院理学”微信公众号宣传教育作用,线上开辟每周学“习”专栏、党史故事100讲等栏目,师生覆盖率100%。每周学“习”专栏是理学院微信团队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要网上平台,上线至今五年多来,专栏持续推出理论文章、政策解读,平均每周一篇的频率推送,做到了全年不断档、无“淡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网上宣传报道常态化。《党史故事100讲》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共同策划开发,由学生自导自播,历经两个月录制完成,以党的100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的重要会议、典型事件、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
3、以问题为导向 实行双导师制贯穿育人全过程
党总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稳就业”“保就业”全过程,健全完善“学业+就业”双导师制,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配一名教师指导学习和生活。毕业年级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为每名同学指定一名就业导师、为每名同学制定一个精准帮扶措施、为每名同学形成一套工作记录、工作日每日和毕业生联络一次,每周至少给学生推送一条就业招聘信息、每月帮助毕业生解决一个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指导方式多样,以单独见面指导、集体见面座谈、线上联系等多种形式沟通。指导的内容丰富,如课堂知识答疑、课外知识学习、创新创业课题、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企业调研、撰写报告等。导师的教育成果已经初步显现,特别是增强了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归属感。近几年,学院就业率在95%以上。高质量就业率名列全校前茅。
三、思想政治工作
(一)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1、搭平台 助发展 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目前理学院共有专职辅导员5名(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3名),理学院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高,学生管理经验丰富。学院党总支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思政专项竞赛中收获颇丰。党总支副书记韩磊代表河北省参加国家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三等奖,也是我校在该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沈岚获省赛一等奖。韩磊参与教育部思想政治中青年骨干项目,编写两本辅导员培训教材,主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专业“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以石家庄学院理学院为例》,荣获“河北省2020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等奖。沈岚主持的《高校学生党员先锋作用发挥机制建立——基于“五个七”实践探索》获河北省2022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三等奖。撰写《疫情大考展现中国品格》在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同心抗疫”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比赛中获三等奖。2021年理学院牵头成立首批校级工作室-“红焰”辅导员工作室,将全国“最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纳为工作室成员,并与全国各省市175名辅导员建立联系,让专家走进来,让我校辅导员走出去。
2、强队伍,破难题,做课程思政排头兵
理学院注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选拔青年教师到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等学校挂职锻炼;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入职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选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教学导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学院青年教师能力突出,业务精进,在河北省数学学会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岳晔老师获一等奖,翟若男获二等奖。师范专业认证、申硕工作深入推进。积极准备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认证准备工作和迎查工作。
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上取得重要进展。理学院教师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定期交流或备课,正在努力破解“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和客体欠缺衔接与整体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度挖掘其中几门数学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目前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一个。在第一届“河北省大学数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大赛中获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在石家庄学院第一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赵丽琴、赵英慧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分别获得二等奖。
(二)特色开展学生工作 培养堪当大人时代新人
1、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化
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落实全面工作。强化行为养成教育,积极推进实施课堂日报告制度、寝室晚点名制度,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寝室纪律进行监督;坚持组织学生开展晨跑锻炼,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强化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营造了良好学风。
2、校园活动收获丰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校园活动,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C语言大赛,手抄报比赛,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获省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8项。参加“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获得国赛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河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参加泰迪杯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挑战赛,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河北省大学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6项。
四、学习情况
学院坚持“专题学习有安排、支部学习有特色、为民服务注重干、学史力行突出实”的原则,坚持通过五种方式,具体抓好落实。
(一)党总支领导班子带头学党史
党总支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史学习,以身为范,带头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2020 -2021年,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4次,党总支书记带头为教职工讲党课8次,为学生党员上党课8次,为全体学生干部开展专题讲座4次,院长为所有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授入学第一课。党支部书记刘兰贵获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强国”学习之星称号,党总支副书记韩磊录制的《10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眼中的中国精神——西柏坡精神》宣讲视频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转载,浏览量超2万。党总支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样,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跟着学、照着做,激发起上行下效的整体效应。教工党支部冉立红、赵丽琴、曹志军、魏喜凤获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强国”学习之星称号,张英伟等5人获市委教育工委“学习强国”进步之星。
2.集中研讨专题学党史
为了确保学习质量,各支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支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学习计划,党总支书记每月会在学习群里发布本月学习内容清单和学习活动安排,检查支部党员的学习笔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内会议制度,开展了支部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2020 -2021年,各党支部分别组织学习《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读书报告会20余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情况》、《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等主题党日、党课30余场、利用西柏坡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活动8次,邀请马列学院教授进行党史专题授课4次。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发言、集中自学等形式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现了党史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提高党员同志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3.用好红色资源学党史
近年来,学院党总支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组织师生赴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马本斋纪念堂、正定塔元庄、西柏坡纪念馆、烈士陵园、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陈列馆、曹火星纪念馆、北庄村等地,观看史料文物、重温入党誓词,追溯红色记忆,汲取革命干事担当的精神动力,感受红色精神伟力。各党员同志表示学习感触良多,撰写观后感300余篇。辅导员队伍以红色精神传承为研究方向申报教育部、河北省、市、校级课题10项。
4.突出典型看齐学党史
近年来,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深入学习黄大年、袁隆平、李保国、张桂梅等优秀教师和榜样的先进事迹。通过氛围营造、例会宣讲、微信推送、身边人和事教育身边人等多种方式,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典型学习,师生政治素养得到提升。赵丽琴被评为河北省师德标兵,韩磊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河北省大家访先进个人,赵改被评为河北省“冀青之星”典型人物,冯笑被评为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沈岚、赵改、潘立双、石宁等被评为石家庄市先进德育工作者,赵英慧、沈岚、赵改被评为石家庄市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潘立双、唐加冕、赵英慧获河北省大学数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5.丰富载体掌上学党史
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线上学习,党员学习率达到100%,并通过理学院易班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测试,参与学生达到90%,引导师生通过“挤海绵”方式进行自学。充分发挥“石院理学”微信公众号、“理院观察”抖音号、理学院易班分站等新媒体宣传教育作用,线上开辟每周学“习”专栏、党史故事100讲,阅读量超5万人次,并制作了易班优课“党史学习,理学院学子在行动”,优课参与人数达到440人。